《谁的青春不迷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的青春不迷茫- 第3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哈哈。)

    成功是什么呢?成功不是挣了多少钱,不是有几百万的粉丝,不是拍了多少杂志的大片。其实从大二开始,当我知道自己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定会从事传媒文字工作那一刻开始,我偷瞄了几眼旁人——大多数人甚至不清楚自己下个月要干什么。我知道自己就挺成功的,当一个人开始了解自己,为自己答疑解惑,为自己内心指清方向的时候,那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所以回到第一个问题。究竟哪一步最重要?

    答案不是哪一步最重要,答案是知道自己如何走第一步的那个年头最重要。

    这一切得益于我妈。

    当年我的高中成绩差到离谱,要么花5000元读一个重点高中的普通班,要么花5000元读一个普通中学的重点班。

    我妈的月工资当时只有1200元。她想了想说:与其和一群交费不喜欢读书的人挤在重点高中的普通班,不如去有很多力求上进学生的普通高中重点班。按她的解释就是:普通高中重点班的纯度更高。

    重点高中无论再如何重点,身陷普通班,学习的纯度自然很低。

    普通高中无论再如何普通,身陷重点班,无论如何都会被高纯度的学习氛围所影响。

    一切证明我妈是对的。

    后来我上了湖南师范大学。当时湖南师范大学还不是211的重点大学。对于一个什么兴趣爱好都不知道的我而言,唯有进入一个学风好的专业才有可能苟延残喘下去吧。于是选择了当时学风最好的中文系。事实证明,那又是一个高纯度的学习氛围。

    后来我也常常看见有人写:无论世道再差,只要你保持内心的高度纯洁,你依然会是一个好人。

    我把它改成:如果你不是一个自控力超强的人,那就和更多与你一样有一颗向善之心的人一起,集体修炼强大,个人自然能强大。

    有人靠考入清华北大复旦用环境救赎自己,有人发挥失误进入大专也能只身一人闯出一片天地。千万不要认为高考,或者中考,或者一次面试就会决定自己的终身。只要内心那一盏灯能够为自己点燃,持续燃烧,每当失去方向的时候,看看内心的光亮,一切就不会惶恐了。

    大二之前,每当我不知何谓人生,何谓未来的时候,我总是企图找到一个内心强大充满光亮的人,总觉得遇见一个那样的人,就能获得指引的机会。于是问同桌,问同学,问长辈,问一切可问之人,得到模棱两可的答案。狂风大作的答案早就把内心奄奄一息的火苗吹熄,如若更惨一些,落一阵暴雨,长时间内,火苗再无复燃的可能性。

    “看到这,我才发现我真的是一个习惯于自己与自己对话的人,找不到别人解答的问题,只能自己问自己。这个习惯仍保持至今,只有心里有了确切的答案之后,才会去征求他人的意见。征求意见只不过是为了得到一些心理安慰,一致的,就放手去做。不一致的,小心去做。总之,必须去做,因为这是我自己告诉自己的。”——2012/10/15

原来我也曾经走到过那么远

    我还是偶尔会忘记时间,偶尔忘记要去的地方,偶尔怀疑现在做的一切是不是正确,偶尔感激一下现在的状况,并时不时拿现在与曾经做对比,其实发现,没什么两样。就像老板今天仍对我说:刘同,你究竟打算这样没心没肺活到多久?这句话,好像四五年之前,她也这样问过吧。

    说到满足的事情,那是一堆一堆的。

    比如,只要坐在书桌前,就不会心神不宁漫无目的。

    现在还记得很多很多的夜晚,听着什么样的歌曲,翻着什么样的书,写着什么样的文字。在和什么人在QQ上聊天,畅想几年之后的生活。其实和现在真的差不多。

    说到遗憾的事情,也不是没有。比如,弹钢琴。

    我看见会弹钢琴的人就腿软,走不动。我最想梦幻成真的场景是,某一天,在酒店大堂,遇见心仪的人独自在喝酒,我就走上台,弹了一曲,击中对方,泣不成声……那该有多好……虽然是瞎扯。

    有时候,自己和自己瞎扯,是一件很满足的事情。

    小杰介绍了静秋姐。

    她拿着我7年前写的书,一点一点仔细地读,然后分享给同事听。

    然后给我写邮件告诉我。

    让我想起那时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光,安静,敏感,又踏实的。

    多少不像现在,为了一个梗概而写一篇微博,为了一个**而写一个铺垫。那时写东西,不会动那么多心思,只是跟着心思一路写过去,遇见了你,遇见了风景,遇见了一个又一个坐标立于原本生命的不可企及之处,匆忙用石子在上面刻下我曾来过的痕迹。

    虽然现在我坐在这里,听着最新的歌曲,最潮的音乐,用上网本写文字,用ipad上微博,吃着新鲜的荔枝,按时睡觉,到点上班。但静秋姐那几句话,让我心里对自己说了一句话,那句话有点恶心,但特别适合我这种30岁的无公害小青年用来抚慰自己,那句话是这样的:原来,你也曾经走到过那么远……

    原来,我也曾经走到过那么远。

    而现在,我目力所及之处均有拥挤人潮,力量所及之处必有疑惑需要解决。

    影子与灵魂都丧失隐遁的日光下,谁又比谁能走得更远?

    以前,还会争论几句方向,现在能多走几步便不容易,一个比一个更像招徕顾客的人形立牌,面无表情,同样姿势,欢迎光临,春蚕到死,丝方尽。迎不来第二天的清晨,煽不动第二天的翅膀,戛然而止的何止生命,还有妄想成为蛾子翱翔的梦。

    希望,这一切都只是那时做着的一个逼真又实际的梦。

那件青葱且疯狂的小事叫爱情

    “我外婆和你一个姓,我在想,如果万一,我们是亲戚的话……”

    如果我们是亲戚的话,无论发生何等的崩析,我们的关系不会像之前那样说断就断了。

    如果我们是亲戚的话,无论你多么不想见我,你总会听到我的消息,看到我的样子。

    如果我们是亲戚的话,就意味着,无论场面多僵,随着时间我们都淡忘一些应该淡忘的事情之后,相顾一笑,便能化解当时无论如何都解不开的愁和仇了。

    伴侣是全天下最令人害怕的关系。陌生人因情因景走在一起,亲起来比亲人还亲,陌生起来比陌生人还要陌生。

    所以我明白你说的意思。其实连我也曾在心里暗自想过,当时我深爱的那个人,如果我们是亲戚就好了。即使,不能一生得到,但起码不会失去一生。

    你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在路灯闪过的瞬间笑了。

    你自顾自地说着。我已然在心里盘算,如果这样算起来,我究竟是要做你的叔叔,还是要做你的哥哥,或者别的什么远亲也是可以的。

    你说:不要因为曾经的伤害,而失去获取再次深爱的机会。

    道理谁都懂,可,受过伤之后,谁能迈出这一步呢?

    正因为恨一个人不容易,爱一个人也很辛苦,唯有亲人是在爱与恨之外,不能用爱恨去衡量的,所以,委曲求全做一回亲人,是不是也象征着,我们朝爱都各自迈了一步呢?

    他们说:爱情终始于爱情,即使是最热烈的友谊也无法转化成最冷淡的爱情。爱情终始于爱情,即使是最在乎的亲情也无法转化为最决裂的爱情。

    袁泉唱《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木槿花的青春,白色的短暂停留,喝着拿铁读曾读过的诗。恣意又放肆的日子,在用手指丈量日光的欢欣中远去。

    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微笑嘴角,像书本里夹带的干枯花瓣一样珍贵。

    手捧电子书来去穿梭的时光里,谁也不知道,谁丢失了什么,又被谁丢失了。

    今天,北京一直在下雨。

    坐在出租车里,看着雨中的北京城,耳塞里是袁泉的歌曲,想起往事,仿佛自己浸在青春里从来就没有脱离过。

    “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答案。”——2012/10/15

你简单,世界就很简单

    哪哪,总得有一两个对手。

    如丁丁所说:为什么《猫和老鼠》里,汤姆永远斗不过杰克。为什么《蓝精灵》里,格格巫永远都是败者。那是因为——一旦败者有了转机,故事就意味着over。

    有时我们聊天不经意会互相讽刺,然后用“好啦,开个玩笑的”收尾。

    其实,我们都知道,每一个玩笑的背后都带着认真的意味。

    这些年,每个人都是在这种略带认真却被玩笑粉饰的针对中各自修炼,得以存活。

    新认识的朋友常常会好奇,“你怎么连那里都没有去过?”“你怎么还在做这样一件事情?”他们的问题大多真挚而非敷衍。其实如果真是敷衍的话,也就罢了。最怕对方认真地帮你思考。比如“为什么你没有去过香港?”“为什么你居然还要还房贷?”

    那一刻,我告诉自己:这个世界虽然大,但并没必要认识那么多朋友。潜台词也就意味着,并不是朋友越多你就学习得越多,还有一个危险——那就是解释变得越来越多,时间浪费得越来越多。

    遇见那种你还未张嘴,对方便猜出你的心意。这样的人,谈恋爱也不觉得后悔。

    遇见那种你说了上半句,对方便能接下半句的人,赶紧做拍档,多半事半功倍。

    遇见那种你说完整句,对方明白你想法的人,做个好同事很恰当。

    遇见那种你说完整句,对方也不明白你意思的人,这样的朋友最好不要交往。

    遇见那种你说完,还需要你解释,然后对方还不明白的,多半是上天和你的敌人派来害你的。

    虽然以上的原则不一定正确,但本着这样的原则,生活和工作都变得简单起来。害怕痛苦自然会忽略某些沿途的快乐,但避免痛苦,也就省去了多半疗伤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