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袁世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原来袁世凯-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位置——能否当大总统。
  对于南北和谈欲以总统之位换取袁世凯支持共和的建议,袁世凯的态度开始是佯装大怒:某为大清总理大臣,焉能赞成共和!欲使余欺侮孤儿寡妇,为万世所唾骂,余不为也!继而吐露真言:汝曹握兵权者亦复如此,我尚何言!但使我有面目与世人相见足矣。
  

清帝逊位(3)
帝国主义列强则纷纷表态支持袁世凯,向清廷及民军施加压力。
  英国:“我们对于袁世凯极为尊敬,并怀有极其友好的情感”,袁政府将得到“我们所能给予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
  法国:“袁世凯殊有统一全局之力量”,“于皇室及民党间,皆能保其良好之感情,或者彼渐超然于此二者之上,而为将来中国之真主人乎?此则吾外人之大幸也。”
  驻沪英日德美法俄六国领事将同文照会分别递交伍、唐二人,以南北战争将使外人物质利益与安全遭受重大危险为由,要求双方早日达成协议,停止冲突。
  在这期间,12月5日,孙中山回到了上海。12月29日,17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政府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诞生,以当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态度很明确,他曾对胡汉民、廖仲恺等人说,袁世凯诚然不可信,但利用他推翻260余年的满族贵族专制则强于用兵十万。纵使袁世凯继行专制体制,其基础也远不如清朝,推翻他要容易得多。今日可首先推翻清朝,成一圆满之段落。所以,在当选临时政府大总统当天,孙中山便致电袁世凯:
  公方以旋转乾坤自任,即知亿兆属望,而目前之地位尚不能不引嫌自避。故(孙)文虽暂时承之,而虚位以待之心,终可大白于将来。望早定大计,以慰四万万人之渴望。
  袁世凯如何肯于相信?大总统职位既已渺茫,他即刻以唐绍仪与南方谈判所议条款未经他许可、属越权行为为由批准唐绍仪辞职,等于否定了南北5次会议协商的所有条款,使和谈顿时陷入濒临破裂的僵局。同时,在孙中山于南京宣誓就职之日,唆使北洋将领冯国璋、段祺瑞等40余人联名电奏,强硬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共和。孙中山于是再次致电袁世凯:
  文不忍南北战争,生灵涂炭,故于议和之举并不反对。虽民主君主不待再计,而君之苦心,自有人谅之。倘由君之力,不劳战争,达国民之意愿,保民族之调和,清室亦得安乐,一举数善,退功让能,自是公论。文承各省推举,誓词俱在,区区此心,天日鉴之。若以文有诱致之意,则误会矣。
  袁世凯仍不相信。1月3日,南方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通过了各部总长人选,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袁世凯立即发出质问:两方原已决议,国体问题由国会解决。现南京忽已组织政府,且孙文受任总统之日,即宣示驱逐满清政府,显与前议国会解决问题相背。假如国会议决为君主立宪,临时政府及总统是否立即取消?南方代表以“民军已光复十余省不能无统一之机关”,组织临时政府选举临时大总统是“民国内部组织之事”,与清政府于国会议决前仍然存在等同作答,并针锋相对提出反问:如国会议决为共和立宪,清帝是否立即退位?
  其后,南北双方继续就国民会议选举方法、开会地点、退兵等问题反复争论。会下,袁世凯一面在南北报章大造“收拾大局非袁莫属”的舆论,一面命各军加紧备战,准备“痛剿”民军。孙中山见袁世凯没有和谈诚意,决定自任总指挥,出兵六路北伐。1月13日继莫文蔚部首战告捷后,北伐军已在安徽、河南、湖北等战场取得了胜利。然而,孙中山外部受到列强恫吓;内部受到反对派掣肘,汪精卫之流更指责孙中山贪恋总统之位破坏议和。孙中山不得不终止北伐。1月14日,唐绍仪出面再次向伍廷芳试探袁世凯总统之位问题。孙中山第三次致电表示: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与之同时,各方人士包括袁世凯的亲信,纷劝袁世凯痛下决心,当机立断。
  袁世凯又百般试探,认为万无一失后,决定“劝幼帝退位,以国让民”,“另拟优待皇室条件,征南方同意”。
  袁世凯前对清廷一直信誓旦旦,表示其个人“始终主张非君主立宪政体不可”;“受国世恩,一定主持君主立宪”;“虽时势至此,岂忍负孤儿寡妇乎”;“始终忠于朝廷,终身不为共和党所用”。此时总统之位有了保证,他立马转而加紧逼宫。
  

清帝逊位(4)
1月16日,袁世凯与内阁大臣联衔上折,软硬兼施,劝逼清帝逊位。袁世凯亲自奉折到养心殿见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溥仪后来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道,当时他幼小无知,只见一个陌生的矮胖老头跪在红毡垫上与隆裕太后相对流涕、伤心欲绝,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更不知貌似忠心耿耿的矮胖老头袁世凯,哽咽说出的竟是一派逼他退位的劝诱恫吓之词:
  环球各国,不外君主民主两端。民主好比尧舜禅让,是顺民心之所归,非历代亡国之可比。我朝继继承承、尊重帝系。然孔孟之道是民重君轻。且民军欲改民主。况此次战祸东西友邦贸易损失已非浅鲜,尚居中调停,是因我只是政治改革而已,再发展下去,则难免不无干涉,民军亦会更恨朝廷。读法兰西革命史,如若路易王室早顺民情,何至被杀无遗!民军所争的是政体而非君位,所要的是共和而非宗社。我皇太后、皇上何忍使列祖列宗震惊,被赶出紫禁城?必能俯鉴大势,以顺民心!
  1月19日,袁世凯会见英国公使朱尔典,提出由清廷授予他全权组织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暂设天津,企图将清廷与南京临时政府同时抛弃。皇室亲贵、蒙古王公彻底看清了袁世凯的野心,或者组织勤王敢死队,或者协同保皇的宗社党,准备武装反对共和。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明确提出:清帝退位,清政权同时消灭,不能把政权私授臣民;袁世凯不得于民国未举之前,接受清廷授予的统治权、再于北京成立临时政府以自重;各国承认中华民国之后,临时总统辞职,请参议院公举袁为大总统。孙中山解释说:前电言清帝退位,临时大总统即日辞职,意以袁能与清政府断绝一切关系,变为民国国民,故许以即日举袁。现袁意不但欲取消清政府,并欲同时取消民国政府,自在北京另组织一临时政府。此种临时政府将为君主立宪政府乎,抑民主政府乎,人谁知之!纵彼自谓为民主政府,又谁为之保证?故昨电谓须俟各国承认后,始行解职,无非欲巩固民国之基础,并非前后意见有所冲突也。
  袁世凯只有再逼清廷实行共和。内部贿买近臣奕劻、那桐、太监小德张等,不断危言耸听恫吓隆裕太后;外部密令北洋将领公开电奏反对帝制,赞成共和,明示清廷已无兵可依。1月26日晚,发生了宗社党首领良弼被革命党人所炸、继饮袁世凯党人所送止痛药酒而死事件,加剧了紧张局势。隆裕太后被迫作出皇帝退位、颁布共和的决定。为催促清帝退位早成现实,袁世凯又拟电稿、命段祺瑞等以前敌将领名义发出,杀气腾腾道:
  共和国体,原已致君于尧舜,拯民于水火。乃因二三公迭次阻挠,以致恩旨不颁,万民受困。现在全局威迫,四面楚歌,京津两地,暗杀制动党林立,稍疏防范,祸变即生。三年以来皇族之败坏大局罪实难数。事至今日,皇上欲求之一安富尊荣之典,四万万人欲求一生活之路而不见许,瑞等不忍宇内有此败类也,谨率全体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挥泪登车,昧死上达!
  2月11日,隆裕太后认可了南京临时政府“清帝退位条件最后修正案”(主要包括:清帝仍旧保留皇帝的尊号,并仍住在宫庭内;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而且每年供给四百万元的费用;宫内各项执事人员照常留用,民国对皇帝原有的私产特别加以保护。此外,还规定皇族的王公世爵照旧保留,私产一律得到保护)。袁世凯则将尚未颁发的清帝退位诏书电达南北议和代表伍廷芳、唐绍仪,并转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黎元洪等。接着又发一电,向南京临时政府保证:“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中有:
  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公认,今由弊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穷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隆裕太后以宣统皇帝的名义颁发退位诏书,清帝正式逊位。由此,不但结束了清皇朝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而且结束了二千多年来的皇帝专制制度。而依据荒谬的优待皇室条件,紫禁城中仍合法存在一个小朝廷,溥仪仍住宫中,以皇帝名义封官授爵,受一小撮怀抱复辟清朝梦想的旧官僚拥戴,长期作为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野心家制造中国变乱的工具。直至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将溥仪搬到长春,建立了所谓的“满洲国”,此是后话。
  

临时大总统(1)
清帝逊位的当天晚上,袁世凯在外交部大楼把脑后的辫子剪掉,一边剪,一边不断哈哈大笑。次日,即2月13日,袁世凯完全无视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清廷不能将政权私授臣民;袁世凯不得接受清廷授予的统治权、于北京成立临时政府以自重”的声明,援引他自己委托在上海的张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诏书中“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为根据,宣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自称“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首领,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