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都-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天都 上 第一章

  三更天刚过,雄伟壮丽的皇城里人潮汹涌,此刻距离皇帝早朝还有两个时辰,文武百官却没有像往常那样前往朝堂恭迎天子。

  在皇城内最大的宫殿朝阳殿中,身披各色整洁官袍的文武官员神情庄重,依官阶高低站在各自的位置上。凝重的气氛使整个大殿显得异常寂静,此处唯一可以听到的声响,竟然是殿外天空中飘落到地面的细雨。

  皇城内外的火把渗有上好的牛油,它们在密雨中没有熄灭的迹象,和殿前把守的众多英挺武士一起,傲然矗立在连绵的雨帘中,为阴沈的天空和大殿增了几分暖意和生气。

  朝阳殿外的各间偏殿里坐满了身著各种奇异服饰的人,他们是从不同地方前来皇城的使节。这些人远离大殿,神情看起来和朝阳殿的群臣们同样恭敬,但在长时间的等待之後便深觉无聊,於是邻近左右的人、压低嗓音,小声攀谈起来。

  “扶桑使臣,你是第一次来到天都吧?”一个蓄著漂亮胡须,有著碧蓝眼珠的男子先向身旁一位奇服男子问道。

  “是的。这天都皇朝的国力日渐强大、声名远播四方,我主令我在他们纪念建国三十年之期送来国书,与他们正式建立邦交,不料接见我们的人不是天都的国君,却是他们的信王。”

  “如果是信王,那你就见对人了。天都给皇室嫡亲才封一字王爷,其他郡王、藩王是两字封号。那信王名忧尘是天都先王最器重的大臣,他背负先王临终托孤重任,破格以皇室之外的血统被封为一字王。”

  “我也听说此人辅政五年,将天都治理得很好,弄得百姓只知天都有信王名忧尘,反倒不识那少年国君栾天策了。”另外一位异国使者也忍不住加入交谈之列。

  “听闻名忧尘的祖父是天都开国功臣,父亲是天都第二代国君的师父,培养了大批门生,如今天都朝中三分之一的官员都出自名家门下,他们掌握了天都一半兵力。”

  “至於那名忧尘,他十六岁时夺得文武状元,在当时传为美谈。天都的先王格外信任他,不过两年便提升他为宰相并封王授爵。

  “此人小小年纪就列於三公五卿之上,如今又是托孤重臣,享有见君不跪、全权代替国君处理朝政、甚至夜宿皇宫,还有若遇危机可以直接调用国内一半兵力的诸多特权。”

  “我听说天都和中原别处不同,向来不禁女子干政,原以为他们的太後应会帮助少年皇帝摄政,但如今看来,天都的实权全部掌握在名忧尘手中。”

  这些来自各方的使者为了方便沟通,都用天都的语言轻声交谈,可见他们的国家为了亲近这个新生的强大国家都下了一番苦心,不仅探听出天都的一些情况,还煞费苦心学习对方的语言。

  当说到天都宫闱、朝政禁忌之事时,四周的人均觉不妥,便不再谈论了。

  这时,夜值的内侍敲过四更鼓,他战战兢兢地走到大殿正中,伏地开口:“启禀相国,四更已过,天空仍降雨露;殿下诸王请问,可否延祭祀大典?”

  “祭祀时辰已定,怎能随意更改?今日是我天都三十年大庆之日,上苍降下甘露,洗净纤尘,此乃祥瑞之兆,更加不可擅改。”

  设在朝阳殿高台正中的宽大龙椅上面空空如也,其左侧华丽的锦座中响起一句语声,飘下那十步白玉台阶,传过大殿从雨帘中渗透出来,到达偏殿的时候已经细不可闻了。

  自知失言的使者听到这句话时心中一动。他是最晚到达的外使,还没有机会见到名忧尘,此时觉得那位天都权臣说话的声音却也好听。

  思忖间,朝阳殿高台中的名忧尘又发话了。

  “你传话给诸王,让他们不必担心,今日是我朝的重要时刻,上苍必定垂怜。依我看,五更後红日必出云层,若那时雾散雨收,皇上仍然未归,他们倒应替天子好好担心、担心。”

  此话一出,朝阳殿内外一片寂静,人人只听见水声哗哗,这雨竟是越下越大了。如此光景,五更前能雨散日出吗?偏殿的使者们微觉担心,但随即想到这名忧尘或许擅长星相之术,也就不再多想。

  正在这时,朝阳殿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叮当”之音,好像是女子的佩饰在走动中发出的细微响声。众人不约而同望向殿门,但见一位身著华丽宫装的贵妇俏立在那里,望向殿外,满脸担忧。

  之前失言的使臣见状,低声问旁边的人:“那位是天都的太後吗?没想到她如此年轻貌美。怎麽那名忧尘位列三公之上,但天都的臣子却称他为相国?”

  “皇帝的母亲在十五岁时生下他,太後年轻,不足为奇;就连那名忧尘也只不过年长皇帝四岁而已。至於称呼,听说是名忧尘不喜王爷之称,所以天都国内人人皆以这位信王辅政的职务尊称於他。”

  “不知天都的皇帝还有几年才能亲掌朝政?”

  “还有一年,在皇帝二十岁寿辰之日,名忧尘应当归政给国君。不过,那位少年天子必须在这段期间坐稳龙椅,否则……咳咳。”

  话到此处,人人心中已经明白,後面的话不必说出来了。

  “请相国勿恼。皇上平时顽劣了些,但素知轻重。昨晚他带著侍卫匆匆出宫,说是必须在祭祀大典前完成一件利国惠民、有益社稷江山的大事,眼下距离大典还有些时辰,皇上会及时赶回的。”

  太後频频向外张望,神情有些紧张。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她转头对高台的方向柔声说著,言语谨慎恭敬,就连那纤细的後背都似乎微微弯曲。

  “皇上平时聚众狩猎,逗狗遛马,喜欢怎麽玩都可以,不过今天是什麽日子,他竟然不知道?如今各国使臣都已前来庆贺,身为一国之君却迟迟未到。嗯,我看他也未必将这个帝位放在心上。”

  殿中群臣听到名忧尘这几句尖锐的话,将头埋得更低,站在群臣最前面的几位王爷脸色也微微一变。太後语塞,自知理亏的她暂时不敢再为年轻的皇帝开脱。

  “有请各方使节进殿观礼。”

  名忧尘在此时缓缓发话,司仪监传声下去,早已对天都的祭祀大典感到好奇的使臣们立刻起身。他们抬头的时候惊觉天空放晴,之前笼罩大地的雨帘不知何时消失,想到刚才名忧尘笃定说天气会好转的话,人人心中都止不住一凛。

  “相国,请您再稍等片刻。五更尚未到,兴许皇上遇到了极为难之事,因而阻碍了归程。”太後的话语中透著为难与卑微,但她还是再次开口为自己的孩子求情。

  “祭祀大礼是感谢上苍保佑我朝万安的盛典,皇帝理应知道事情孰轻孰重。太後,你倒是说说,眼下能有什麽事比他亲自主持祭祀更重要?难道他也像楚王那样身负严守边关的重任,或是像体弱多病的燕王那样突发疾病、无法出席?”

  还没有见过名忧尘的使者正好听到这话,他微微抬头向朝阳殿的高台望过去,很快又垂下了头。

  名忧尘的语声就与他的外貌一样舒雅柔和,没有霸气和戾气,却带著一股难以用言语描绘的威严和寒意,让人在听到他的语声和见到他的人以後,身不由己地生出低头的敬畏感。

  “皇上平常喜欢带著贴身侍卫,换装混出皇宫,这原本就不好,只因我见他年幼又是少年人心性,派人传话教导便也算了。但皇上现今十九了,明年就要亲掌朝政却仍然如此胡闹,将国家大事视为儿戏。我看,他也不必再等到一年之後了。”

  群臣闻言齐齐吸了一口凉气,他们从名忧尘的话中体会到危险。没有料到在天都建国三十年的纪念日与每六年一次的祭祀大典上,名忧尘当著朝臣和各方使节的面,竟敢动废君的念头,而且还好像早有准备?

  太後脸色惨白,身躯轻轻颤抖,面对突然发生的变故和即将面临的危机,无计可施的她转头望向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她不奢求素来对名忧尘颇有微辞的这些人公然反对相国的决定,但仍然希望他们可以为皇帝求情。

  然而太後失望了,接触到她目光的老臣们都摇了摇头。毕竟,祭祀大典是天都最看重的盛事,帝王居然没有到场,这已算得上是一国之主失德失职的大罪了。

  朝阳殿中的群臣见朝中极少数与名忧尘不和的老臣都不敢在这时贸然说话,他们更觉心神大乱,目光四处游离之馀突然想到迟迟没有现身的皇帝,全都忍不住猜测,莫不是权倾天下的相国不愿来年归政,暗中遣人将少年天子诛杀了吧?

  “相国,请息怒。皇上万万不会如此不识大体……”

  太後神情惶恐,额上香汗淋漓,尽管名忧尘没有像她说的那样震怒,但她还是急著解释,可惜话说出一半,名忧尘的目光已从她脸上移开,直接投在皇室那几位和先帝流著部分相同血液的藩王身上。

  这些人与他的目光接触,包括先皇弟弟们留下的几名年纪幼小的王爷,心中都禁不住狂跳。他们突然醒悟:只要名忧尘的眼神最终落在谁的身上,那麽或许在大典之时,主持祭祀的皇帝便是那人了。

  尽管朝政大权仍然紧紧攥在名忧尘手中,但贵为天下之主与在封地仅当一名藩王的感觉却又大大不同。

  朝阳殿中的气氛变得诡异紧张,众人虽觉名忧尘仗著手握大权便任意妄为,但他有先帝临终授予的特权、又有一半兵力捏在手中,他们都不敢公然反抗。

  只要名忧尘没有明目张胆占居帝位,即便此刻他以当今国君怠慢祖宗法纪、失德失仪之大罪而改立天子,也不能被视为犯上作乱。

  诸王与朝臣怀著复杂的心情默默沈思,暂且没有异动,有人甚至想到,如果名忧尘真有改立新君的准备,不知会在这朝阳殿外安排多少兵士?

  就在群臣保持缄默,各方使节也捺住好奇、静观事态发展的时刻,五更的钟鼓鸣响,提醒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