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抗日突击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空降抗日突击营- 第53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且说来也怪,在任何人面前都机灵鬼怪的孟想,在孟遥面前却是乖乖虎一般循规蹈矩一派祥和,这不能不令人啧啧称奇。
    所以孟遥话音未落,这小家伙就乖顺地在孟遥怀中温存了一下之后,马上挥手向一旁的大车指去。
    这一指不要紧,偌大的车厢中呼啦啦钻出一堆笑眯眯的美人来。
    孟遥定睛望去,哭笑不得中,倒也是一番心花怒放——
    瞧瞧,周芳雨、李雅丽、左芳甚至还有一直待在唐…县大本营的钱如云,竟然一个不少地全部齐聚一地了。这本来已属罕见,几个女人居然联袂而来,而且如此和谐融洽,这就更叫孟遥山呼万岁了。
    买糕的,这一切莫非都是孟想的功劳吗?
    孟遥想着,笑呵呵地牵着孟想迎了上去。都说小别胜新婚,他已在外奔波了多久恐怕都记不清楚了,这里面的任何一个美人不想念那都是假的。尤其是这左芳,她能在这里更是叫人惊讶呐。
    “左芳小姐呀,你老人家终于从西北大地回到了亲人的怀抱来了,嗯,秦汉那帮混小子舍得放你走?”
    自打两人挑破了那层关系并确立了左芳在这个大家庭的一席之地,孟遥和左芳两人之间的相互称谓和照面,莫名其妙地便变成了现在这种状态,既像打情骂俏又像一对战友之间插科打诨,没一正经。
    自打中条山一别,比其他几位娇娘时间还要长地已经很久未见孟遥的左芳,此刻终于再见孟遥自然早已是笑靥如花,一副娇艳欲滴地哼哼道:
    “孟大营长,秦汉他们当然舍不得我走,可我一说是要回来见某个人,他们谁还忍心不让我赶紧快马加鞭地往回赶?他们年龄虽小,个个可都是有情有义的小男人,不像某些貌似大男人的无情人。”
    原来,数年前的中条山一战,在突击营各方通力合作之下,**第36师近万人的少年军被成功救出,左芳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按照计划,在此后成功完成对**第36师少年军的改编之后,拟定中的突击营近卫第一师也顺理成章地正式成立并列编。
    其中,除了早已确定的近卫第一师师长、政委以及政治部主任、参谋长和各团主官人选之外,左芳也在师长秦汉、政委庄沪生的强烈请求下,暂时被留在了近卫第一师协助工作

第571章、举世震惊

    初春的中国大地,今年的秋色显得格外浓墨重彩【网友分享】
    重庆,延安,这两个抗战时期中国最为引人注目的两大重镇,无论是街道、民众还是整个城镇的气氛,都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喜气洋洋的味道,在隐隐地向外发散着
    时间的指针,终于缓缓地指向了历史中的1945年
    大概,这就是此刻笼罩在中国大地上一股难掩的喜悦之根源年伊始,即使一般民众也都通过各种渠道,知晓了当今世界一件天大的喜事:
    在中国肆掠多年的日本鬼子,马上就要战败了
    政府说,现在不管是盟军中的美军,还是苏联红军,随便哪一方只要一出兵,中**队将立刻展开全面大反攻,一劳永逸地将侵略者全部、干净彻底地赶出中国去
    人民,终于就要可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了
    此刻,不管是延安,还是重庆,大街小巷上,人流骤然间增多了车水马龙中,人民喜气洋洋,似乎对某些穿梭在其间的小汽车也显得不那么厌恶了
    然而,这只是小小老百姓的那一点点难得的小快乐
    而在一些大人物看来,真正的大欢乐,却远远还未真正到来
    美国出兵,苏联出兵,其实他们早就出兵了,只不过是一个深陷欧战泥潭,一个苦撑着自己的卫国战争的最后防线拼命自保到最后中国能够就自己的还是自己的子弟兵
    每个人都在苦苦死撑每一家都在与敌人苦熬,还算老天开眼,盟国终于熬过了轴心国
    可是,突击营突然却有了大动作
    几乎在一夜之间,世界几乎全部重要国家及其头头脑脑,无一例外地接到了突击营史无前例的外交文牒,宣布将在今年的某个特别的日子,将有一件大事公诸于世
    这么公事公办,堂而皇之,在突击营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么大张旗鼓同样从来未有过
    这么郑重其事也煞有介事,当然十分反常
    就在这天,已经很少在重庆露面的老蒋同志,又一次郑重其事地坐下来一脸凝重地望着他的侍从室以及军统、两广绥靖公署等多个重要部门要员的要情汇报,又一次不得不头疼地正视“突击营”这三个字来
    是的,对突击营,这些年他已经深谙其道:若即若离,敬而远之,大战、恶战从不求援,给一块地盘画地为牢,这就是对突击营的上上策
    至于其他的,这么多年,孟遥的一举一动不说全部了然于心至少每年的追踪从不曾有过断档
    即使这样,在孟遥干过的大事中间,有几桩是党国曾经预先掌握的?
    娘希匹,天知道这一次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又要唱一出什么戏唉,但愿不要是那种霸王硬上弓的事情就好
    老蒋这边惆怅着,在遥远的延安那边,几个人同样围在一起皱眉商议着
    不过与重庆那种拘谨的气氛相比,这边似乎在感觉上好像要宽松不少,而且与会的人大多都是不拘小节依着窑洞的走势,或坐或盘,什么姿势的都有
    呵呵,这倒不是说在延安就没有规矩
    所谓时势造英雄,环境同样也能改变人一个殿堂一个窑洞,谁处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地方谁都会有不一样的心态和举止,这就是所谓的人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不过在座的除了老毛、周恩来等自不待说,最引人注目的还属应该已算得上是一方大员的陈赓了
    这些年,大概由于孟遥后来的紧急刹车,所以蝴蝶效应或许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小,陈赓团在辉煌了几年之后,很快由于八路军的急扩张,以及各个战场的干部和战斗骨干的需要,很快被老毛忍痛打散,竟以班为单位全部充实到了一线部队去
    而陈赓自然也立刻被派了出去,没过多久便回到了原有历史进程中,逐渐重归位到他原来的老部队,并以最高指挥官的身份重在很多历史节点上开始发挥作用
    当然陈赓团虽然被打散,但他们一点都没有吃亏
    在编制上,陈赓团不仅被予以保留,而且今年竟然直接从中革军委直属身份一下子下放给了陈赓**纵队而分出去的干部、战士,无一例外都在的部队和岗位上,大多都直升三级,几乎都成了单位的绝对作战骨干和主体
    当然了,这或许就是榜样的力量,精锐的作用任何一名尖兵,放在普通部队中,自然就像金子一样发光,会像阳光一样照亮其他战士
    按说今天的陈赓,是不应该如此大模大样地坐在老毛的这个窑洞中的作为一方大员,他此刻最应该待的地方是烽火连天的前线和战区,而不是这里但是从他侃侃而谈的姿势来看,他仿佛又是今天的主角一般
    “主席,突击营的正式电文您应该已经看到了?这一份孟遥亲笔书函,由穆思华女士亲自送至我**纵队,并直言必须亲手交与您或者周副主席”
    又是电文,又是亲笔书信,这一次怕是真要发生什么大事哩
    拥有级洞察力的老毛,一脸凝重地也不搭话,直接探出手从陈赓手中接过孟遥亲笔书函,而且这次也罕见地没有像往常那样请周恩来先过目一下,顺手抽出信笺便凝神看了起来
    两页信纸,分把钟的事情,老毛却足足盯在上面读了有好几分钟
    良久,老毛方才缓缓地将信函转而递给一旁的周恩来一边沉思地踱着碎步一边从衣兜里摸出香烟轻声问道:
    “陈赓,你说的穆思华女士,可是突击营的那位公开身份的外交秘书,她现在人在何处呢?”
    陈赓连忙起身走到地图前,极其认真地看了一眼后答道:
    “她将书函交接与我后,几乎是马不停蹄地便转而赶往重庆去了关于她的行程,她并没有对我们隐瞒什么她说,兹事体大,延安和重庆是此事人与书函必须都要同时都有的两大去处,其重要性甚至高过美国的白宫以及苏联的克里姆林宫”
    哦,听到这里,老毛和周恩来几乎异口同声地抬头望来道:
    “这是孟遥要穆思华带的话,还是穆思华女士自己所理解的话呢?这么说除了延安和重庆,包括白宫和克里姆林宫都只是一份公开的电文而已?”
    “应该是这样——”
    陈赓说着,忍不住瞄了一眼周恩来手中的信函,言下之意十分明显:你们都看了信还问,我还没资格看,知道的肯定只少不多呀
    或者,信里要么就是说的别的什么大事
    却说陈赓这边嘀咕着,重庆那边穆思华已经走下了她的专机,并与先期抵达重庆的威廉会合之后,连突击营驻重庆办事处都没有逗留便在老蒋侍从室的特别车队护送下,一路直达到了总统府
    让威廉作为副手先期在重庆活动一下,这是孟遥早就想好的一步棋
    随着盟军的节节胜利,重庆政府对美国的依赖将与日俱增虽说德国、意大利眼看马上就要完蛋了,但重庆政府有多少人骨子里对洋人的高看一眼习性,会因此而改变呢?
    所以,威廉在肤色上的优势,有时候的确是很多金钱和关系都无法替代的一种特别资源,这就是国情,奈何哉
    由于有了特别电文在前这次老蒋也没有拿捏他的架子,而是在穆思华一行赶到他的总统官邸之后,几乎是第一时间便安排了接见会谈
    建国蒙古,终于就要大白天下,突击营这边自然也就没有多废话因而穆思华一上来便开宗明义,直接将建国论抛给了老蒋也不知是此事过于惊天地泣鬼神还是突击营的所作所为在老蒋这里早已有了某种免疫力,过了半晌,以老蒋为首的重庆方面才嗡地一声,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
    又过了足足有一刻钟,老蒋才咳嗽一声,让整个会场彻底安静了下来
    随着抗战胜利曙光的显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