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之财运亨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九零年代之财运亨通- 第9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了中午,几个人就近在附近吃个饭,陆静然把两个孩子送回家,这才去了公司。
  陆静然刚推门进来,谢叶子就迎了上来。
  “小老板你来了,刚才琳姐打电话过来了,让你给她拨回去,应该是有事情和你说。”
  陈忆琳年岁比自己大,所以谢叶子能叫对方琳姐……但是陆静然比她还小几岁,总不能叫名字吧。
  她是最先一批到投资公司的,那时候还没有开始做服装,当时公司一共才五个人,所以她这么叫习惯了,后来也就纠正不过来。
  她这么叫,公司其他人也就跟着叫。
  虽然不太正经,不过老板前面加一个前缀,听着倒是更加可爱和亲和力。
  陆静然说:“好,我知道了。”
  她快步的往办公室走,其实昨天她和陈忆琳就在电话里聊过。
  影视圈整体发展都不算很好,香港电影票房很好的成绩,也就两三千万左右。
  一千五百万可以排到业内前票房前十五。
  香港还算发展很好,内地就更加贫瘠了。
  他们服装上次赞助的导演,这次要重新拍一部电影,想要那他们入股投资,到时候电影上市,参与票房红利分成。
  在这个遍地商机的年代,只要是入了门,很多时候机会就主动找上来。
  只需要聪明一点就有可能发大财。


第66章 
  陆静然电话回拨; 那边很快就接听了。
  对方有移动电话,所以找人很方便,不用通过中间人递话。
  因为这样; 陆静然也在考虑要不要投资一个大哥大。
  陈忆琳笑着说:“说好的分公司来剪彩的,这又只有我一个人,这台前的荣誉都归我了; 我还想把你介绍给的朋友。”
  “下次也有机会; 对了,你找我有什么事情?”
  陈忆琳轻叹了口气:“我有什么事情; 我就不信你没有猜到了。”
  上次她和人提过一嘴; 陆既然很聪明。
  和聪明的人说话很省力气。
  陆静然开门见山的问:“你想投多少钱?”
  “我觉得200万差不多,你觉得可以吗?”
  陆静然犹豫了几秒,“我觉得可以,不过,200万有些多了。”
  陈忆琳问:“多了吗?那你觉得多少合适。”
  陆静然前后想了下,给出了个大概的数字:“70万左右。”
  200万投资; 这几乎占了一半电影投资了; 他们如果不跟着进度,后续分账的时候可能会有麻烦。
  这个年代的娱乐圈; 还没有那么规范,有时候过犹不及; 一次性占到太大比重。
  很多人都不知道; 其实80年代末90年代初; 国内电影每年总票房收入; 就达到20亿元以上。
  这是个空前繁荣的市场。
  如今娱乐方式匮乏,很多人都习惯看电影的这种消遣。
  而且电影院平均票价才3毛钱,要达到这么高的总票房,平均观众人次达到了70亿左右。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水平并不低,各种题材百花齐放,很多人热衷于通过电影,去窥探另外一个世界。
  一直到95年,这是个转折,中国电影市场直线下降。
  2003年电影观众人数仅仅只有七千五万而已,基本上相当于十年前年平均两天的水平。
  电影市场的下滑,最直接和主要的原因。
  就是当时的vcd盗版碟片泛滥,每家都有vcd播放器。
  然后再过几年网络发达起来,又有了层出不穷的下载软件。
  当时防盗版的措施有限,电影公司也无可奈何。
  大部分的热门电影,上映后两三天就有高清版下载,然后就再很少人去电影院买票观看。
  那时候还有个矛盾,90年代国内的物价涨得很快,到了95年看电影已经需要十块钱了。
  而影院的配置却没有提升,还是十几年的那套,很多人自然不买单。
  大家都版权意识不容,有免费或者几块钱买碟可以无限看,谁还愿意花个去电影院。
  盗版VCD带来电影市场危机蔓延十几年。
  到了2010年后,国内电影市场才慢慢再度火爆起来,达到另一个高峰。
  这么分析,电影市场的走势和地产业有很多相似点。
  都是经历了高峰,然后低走,在突然繁荣起来。
  陆静然是受理经济纠纷的律师,客户遍布各行各业。
  她有个习惯,善于做总结,所以国内经济发展案例看得多,很多发展好上市企业都不是一朝一夕做起来的,在90年代初就有了苗头。
  那和后面的那些拿着几张PPT,到处拉拢投资,然后走几轮融资上市来骗股民钱的不同。
  电影市场虽然后续不太看好,其实这行业还是赚钱的,只是90年代中后期没那么好的市场。
  陆静然把考虑说出来后,陈忆琳犹豫了下,她也觉得有道理。
  现在的娱乐圈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很多都有黑社会性质的公司参与,甚至还经常有明星被逼迫接拍片子的传闻。
  所以自然麻烦多,如果票房爆了的话,分红占了大头是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导演是想让服装公司来投资,陈忆琳本来是打算陆静然不同意,就自己拿钱出来。
  陈家发家于民国,陈忆琳是正儿八经的豪门千金,两百万可以随便拿出来的。
  陈忆琳想了下说:“我本来想亲自和老板去谈,但是我一个人不太好,你懂我意思吗?而且我好像很容易冲动。”
  “你是想我和你去走一趟?”
  陆静然想了下,平心而论对方的性格是挺冲动,如果不是这样,也就不会跟着她开这家公司。
  这样算起来,自己倒是受益者。
  陈忆琳点头:“你觉得可以吗?”
  陆静然:“现在应该还在筹备期,我倒是觉得可以的,那行吧。”
  90年代的中国,这是个资本市场混沌初开的年代。
  市场经济、股份制企业、证券交易所这些新鲜事物每个月都在让人耳目一新。
  只有握在手里的才叫做机遇。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多做一些尝试。
  钱是人的胆,陆静然做第一笔生意的时候是小心翼翼的试探,现在自然是不必了。
  而且很多人都知道,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行业多了,都能盈利的情况下,当然更加保险,而且也站得更稳定。
  陆静然这学期还有最后两门课考试,决定等学校这边结业就过去。
  刚好最近新公司那边,陈忆琳也不能走开。
  电影还在筹备阶段,就是别人求着他们投资,自然没必要太着急。晾晒一下也好。
  起火起来,时装和名利场也息息相关,现在打上交代,以后自然会有长线的好处。
  新的圈子,也就代表着新的人脉,更大新的机会。
  投资不但是需要眼光,更需要大胆的冒险精神。
  陆静然和对方约定,过几天去广州后就挂了电话。
  她不参与剪彩,还有个原因就是那天有媒体在场,动静那么大肯定会登上当地报纸。
  毕竟这个时装品牌,如今在广州这么火热。
  陆静然出于各方面考虑,不想这么快让别人知道自己是公司股东,站在台前。
  陈忆琳不同,没人敢随便动她,如果有,也不是因为这家还在起步阶段的公司。
  服装公司和陈家的产业比起来,才真是小巫见大巫。
  这是个绑架和抢劫案横行的年代,多的是没有破的案件,刑侦手段没跟上,大家法律意识也淡薄。
  就在上个月,广州才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小区的保安勾结同乡,为了谋财杀了业主一家人,然后跑了。
  防人之心不可无,陆静然当初身为律师,维护了当事人的利益,自然会招惹另外一边的不开心。
  威胁和围堵都碰到过,已经不算新鲜,所以才万事小心。
  陆静然挂了这个电话,又打给了远在南市的李家夫妻俩。
  今天是新年,她一周前就给对方寄了东西,都是一些家乡的特产,这样能冲淡异乡的隔阂感。
  李家夫妻俩刚从茶山下来,今年秋茶销路很好,他们也干得特别有劲儿。
  两口子从来没想过,自己能这么赚钱。
  在努力一把,马上就能还清银行的贷款,然后可以给几个孩子存钱。
  李志杰年纪大了,是时候准备娶媳妇的本钱,他们计划在省城给人买房。
  有了目标,并且目标并不是不可达到的时候,人就会变得很有干劲。
  陆静然和对方说了半个小时,才挂了电话。
  那些高端的茶叶运到东汉省,部分是送给了领导和合作伙伴,剩下的都不够卖。
  很多人喝完了还找她买,问哪里的销路。
  投资公司也就帮忙卖一下,东西好的话根本不愁销路。
  陆静然三号飞到了广州,陈忆琳开车来接机。
  两个人直接把车开到了已经开业的公司,关于一些想法,她们聊了整个下午。
  陈忆琳觉得和陆静然聚少离多,每次都说不完的话。
  她算是大龄青年了,二十七岁还没有想法结婚,而且谈恋爱并不会以结婚为前提。
  很多人觉得不太对。
  但是陆静然很支持,陈忆琳喜欢对方的观点,觉得都很有道理。
  陆静然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对婚姻的分析很透彻。
  现在公司五家店的盈利,已经完全够运转开车和后续其他城市的扩张,甚至还能有部分存入公司账目。
  服装业本来就是暴利行业。
  除去购买商铺和前期投入了的三百多,还有买地皮的四百多万,现在公司账面上还有四五百多万。
  周期运转完全够了。
  所以拿出70万来投资电影绰绰有余。
  陆静然说说200万投资还是新的,但是不能在一部电影上,是比重太大,可以分别投资几部。
  陆静然现在有‘先知’的技能,知道哪一步电影会票房不错。
  所以如果能顺利拿到后期的红利,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这个年代数码设备没有那么先进,电影普遍采用胶卷拍摄方式。
  这样成本还贵,剪辑也很麻烦,但是上映的时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