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遭遇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人遭遇皇帝- 第5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英明,他的命是掌握在老天手里的,阎王要你五更死,决不留你到天明。所以,这位本质上的农民,让步了,撤消圣旨,总算让孟夫子在祭祀时,可以有一盘冷猪头享用。这出农民皇帝撤孟配享的闹剧,在清人全祖望的《鲒琦亭集》中,也有所记载,是当笑话说的。
  在中国历史上,帝王下令当场拷打臣属,叫做“廷杖”,打死,打伤,打得终身残废者,以朱明王朝最厉害;屡兴大案,株连人数之多,地域之广,造成“村墟断炊烟,陇上无行人”的疯狂,也以朱明王朝最凶残;刑罚之残暴严酷,灭绝人性,例如“剥皮揎草”,例如“腰斩”,也以朱明王朝最为骇人听闻;而宦官之多,特务之众,也以朱明王朝创最高纪录。
  因此,有人说,朱元璋坐江山后杀掉的人,比他打江山时杀掉的人还要多,史书上通常缺乏精确统计,此说姑且存疑,但这位历史上数得着的暴君,连自己的儿女亲家,从他最初起义时就是亲密战友的李善长,都格杀不论,做他的臣民可想而知是如何的命悬一丝了。那时,大臣早朝,临行前,全家人都出来与之挥泪送别,因为不知道晚间下了班,他回得了家,还是回不了家。
  战国时的孟轲,怎么会把明朝的朱元璋得罪了,在当时没有人敢试探一个究竟的。哪敢啊,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到了洪武二十二年,距离撤享的二十年以后,满朝上下,早把此事忘得干干净净;没料到,小人之记仇,真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地步,他对亚圣的憎恨情结,不知怎么搞的,又一次地神经质起来。这回好,朱元璋下令,索性取缔《孟子》这本书,人们终于明白,孟夫子是因为什么招他的恨了。
  在封建社会,科举年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学塾的基础教科书,称之《四书》。这位皇帝发话,另出一本《孟子节文》代替原来的《孟子》。在这本新版《孟子节文》里,把他反感的,抵触的有碍词句,统统删节掉了。他对主持这项出版重任的编纂者,恶狠狠地咆哮:“如果这老小子活到今天,落在我的手里,不要了他的命才怪!”
  中国历代帝王,来自草根阶层者多,或一介武夫,唯知行伍,或草莽英雄,胸无点墨。或刑徒黥囚,目不识丁,或边野牧竖,蒙昧未化,这些在精神领域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者,一朝得意,难免会有仇恨知识的反常心态,嫉恶知识分子的逆反情绪。但终究是要在文化上不得不补课,在文明上不得不追赶的,否则他的统治也维持不下去。汉高祖刘邦当皇帝后,还得意洋洋地拿起儒生的帽子作尿壶,可后来,还不是强迫和他一块打天下的伙计,按照叔孙通的教导,在那儿学习礼仪了嘛?这位亭长衣锦还乡回到下邳时,不也咧开大嘴,吼出“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烂诗,作前卫诗人状嘛?
  只有朱元璋,坚持小农心态到底,一直跟孟夫子过不去。这本《孟子节文》,甚至到他的儿孙接班当皇帝后,也不怎么提倡了。后来,也就任其自消自灭,湮没无闻,后来,大家甚至都忘了曾经发生过的这场闹剧。现在,据说在国家图书馆里,还收藏有这本书,那自然是珍本孤本,一般读者是很难一饱眼福的了。也许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任何倒行逆施,挡不住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最终只是成为笑柄,留给后人作谈资而已。
  但是,从朱元璋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如“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以及“草芥寇仇”这些话,就了解他为什么要跟孟夫子结下深仇大限的原因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皇帝的嘴脸(3)
在中国古代先贤中,孟子也许是最具有民本思想的哲学家了。他反对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理论,因此,他认为,好多最高统治者,根本不是人君,弑君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但杀这些独夫民贼,是不必觉得有什么不妥的。
  朱元璋也很不喜欢孟子这句“望之不似人君”,对君主进行分类的说法。
  此话的原文为:“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於一。’”
  翻成白话文,要费点口舌:“孟子见到梁襄王,出来以后,告诉人家说,‘远远望上去不像一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了看,也没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突然间,他向我提了个问题:先生,你说天下怎么才能安定呢?我就对他说,大王,我认为天下的安定,在于统一。’”
  “不似人君”,这是个相当负面的评价。若是加在哪位皇帝身上;或者加在那位虽不是皇帝,但握有权力的统治者身上;或者加在那位既不是皇帝,也不是统治者,但坐在一个相当重要位置上的什么人物身上,就等于说此人不是那材料,不是那东西,比成语“尸位素餐”还差劲。至少那个空占职位而不尽职守的家伙,还有一个样子在,而梁襄王,大概是一个站无站相,坐无坐态的上不了台盘的二赖子。
  中国历史上,先后出过三百多个的皇帝,其中,“不似人君”者,颇不少。这大概是中国在汉唐时曾经是世界上的领先国家,后来到了明清,不领先反而成为落后国家的重要原因。
  孟子干吗一出魏国都门就大讲主人的坏话呢?这是有历史渊源的。他早些年,曾找过梁襄王的爹,也就是旧时启蒙读物《孟子》,第一章:“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的那位。当时,孟子很以为自己的学问,能得到一份精神教父的工作,结果碰壁而归。
  老子死了,儿子接班,孟子又上门来了,继续想得到这份美差。谁知梁惠王不买他的账,他的儿子梁襄王继续不买他的账。说得口吐白沫,这个“不似人君” 的梁襄王,只当耳旁风。因为,到了战国时期,“战争”是唯一手段,“侵略”是家常便饭,梁襄王绝非白痴,他所需要的是欺强凌弱的霸权主义理论,帝国主义精神,孟子的王道仁政,却是反对你动不动用巡航导弹,打这个国家,炸那个国家的。当然,人家要端茶送客了。司马迁讽刺这位圣人:“持方枘欲内圆鑿,其能入乎?”
  第二次碰壁,亚圣当然不很开心,于是作出“望之不似人君”的结论。
  此时此刻,有一位叫庄周的同时代人,冷眼在一边看着,不禁莞尔。在《秋水篇》里,有这样一段话,我一直以为是说给孟子听的。“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老兄,你有必要对这位“不似人君”的家伙,苦口婆心,大费唾沫么?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群身份为“说客”的知识分子,仆仆风尘于各个邦国之间,向人君们兜售其治国安邦之道,以求得一份差使。只有庄周例外,楚庄王厚币相聘,许以为相,他为求得一份自由,宁为“孤豚”,不作“牺牛”。人君“似”也好,“不似”也好,与我何干?他浑不论,所以没负担,他没负担,所以很轻松,躺在漆园里看天上的白云苍狗,顺便看孟夫子的笑话。
  人各有志,追求不同,儒家讲入世,讲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做不到庄周那样豁达,那样潇洒,那样放浪形骸。所以,卷起铺盖,挽起裤腿,重新上路,风餐露宿,忍饥捱饿,不辞劳苦,奔走于山东各国的驿路上。去寻找新的赏识他满腹经纶的人君,来兜售他的“仁政”和“性善”主张。
  中国的老百姓,还是真得感谢孟子这个“不似人君”的论断,等于是一把尺子,可以用来丈量数千年封建社会中那些皇帝,或不是皇帝的皇帝,够不够格?如果老百姓有了这一份敢于抬起头来的勇气,看看皇帝的嘴脸,拿这把标尺来丈量最高统治者,实在是了不起的精神解放。
   txt小说上传分享

皇帝的嘴脸(4)
当然,话说回来,在毫无民主可言的封建社会中,有这点勇气,或者,没有这点勇气,能改变“不似人君”者的一根毫毛么?这里,就得以沙陀人李存勖(885…926)为例了。
  他在没有当皇帝之前,倒也没有多少可挑剔的地方,一坐上龙椅,就不是那东西了。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对这个 “不似人君”的后唐庄宗,有一段精彩的记载。
  “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二人。’庄宗皆许以为剌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剌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剌史,德源为宪州剌史。”
  这样一个戏子皇帝,也许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
  在中国,皇帝有表演欲者很多,而且,很多皇帝都是非常好的演员。别看坐在龙椅上,像模像样,人五人六。一下朝,晋惠帝是个白痴,隋炀帝是个色鬼,东昏侯是个无恶不作的坏蛋,而刘宋苍梧王,齐文宣帝,金海陵王等等,则是制造灾难的祸乱之源,但在扮演皇帝这个角色的时候,都是很尽职的演员,该念该唱,一点也不荒腔走板。所以说,不具备戏子的本领,是当不了皇帝的。
  然而,铁定了要当一个专业戏子,把乔装打扮,粉墨登场,献艺舞台,真正下海,定为自己终极目标者,恐怕就只有李存勖一位。旧时,梨园行供祖师爷牌位,据说为唐玄宗李隆基,其实,李存勖才是最适当的人选。他是真正的皇帝级演员,唯一能与他媲美的,也许只有美利坚合众国的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